資訊中心

新聞稿

強積金制度2017年淨回報達22.3%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積金局)今天(2月8日)公布,在2017年,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制度在扣除收費和開支後,錄得22.3%的淨回報,為2010年以來最高的年度回報。

整個制度的總資產在去年增長$1,972億,以款額計算,是過去17年來最大的年度增幅。

強積金制度的總資產值,亦由2001年12月31日(即制度實施1年後)約$360億,大幅增加超過22倍至2017年12月31日(即制度實施17年後)的$8,435億,其中約$2,674億是扣除了收費和開支的淨回報,佔總資產差不多三分一。2000年12月至2017年的年率化回報是4.8%,高於同期1.8%的通脹率。

積金局主席黃友嘉博士表示:「強積金制度自實施以來能為計劃成員的供款增值。隨着強積金資產持續增長,強積金制度更能發揮作為退休儲蓄工具的作用,對成員的退休保障的貢獻亦更大。」

黃博士說:「計劃成員應謹記,強積金是為退休所作的長遠投資,投資期動輒長達三、四十年。計劃成員可以考慮去年推出的預設投資策略,它是一套適合作長線退休投資,平衡長期風險和回報的投資方案。」

黃博士續說:「計劃成員的回報視乎個人的投資選擇,而不同基金的回報及風險水平各異。成員的集體選擇亦會影響強積金的整體回報。我留意到目前69%的強積金資產投資於股票市場,受到環球股市上升的帶動,強積金去年表現強勁。」

不過,他提醒計劃成員,在追求回報的同時,亦要留意風險水平及個人需要,股市有升有跌,計劃成員不應嘗試捕捉市場走勢。他鼓勵計劃成員定期檢討自己的強積金投資,並因應個人的投資目標及承受風險能力而考慮應否調整自己的強積金投資組合。

就有關強積金制度2017年投資表現的詳情,可參考上載於積金局網站的強積金制度2017年投資表現報告

積金局亦宣布推出全新的基金表現平台,以進一步提高強積金基金的透明度。這一站式的資訊平台提供基金的年率化回報、累積回報、收費及風險水平等,方便計劃成員從多角度瞭解基金的特性,審視已選的基金是否切合自己的退休需要。

僱主和計劃成員在揀選強積金計劃時,也可比較不同計劃的表現如何。

黃友嘉博士表示,積金局會繼續提高強積金計劃和基金資訊透明度。但他強調,計劃成員必須積極管理自己的強積金帳戶,定時檢視自己的強積金投資。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主席黃友嘉博士(中)、機構事務總監及執行董事鄭恩賜(左)及營運總監及執行董事羅盛梅(右)今天向記者簡介強制性公積金制度2017年投資表現和新推出的基金表現平台。

-完-

 

2018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