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新聞稿
積金局網誌 ─ 秉持初心 深耕細作二十年
積金局主席黃友嘉博士今日(10月4日)發表最新一篇網誌,表示強積金制度今年12月將會踏入20周年,藉此回顧強積金制度從構思到實踐的點滴及制度設計的原意。
黃博士提到要確保退休保障制度在香港有效實行,其持續性相當重要。當年香港在制定強積金制度時,就參考了世界銀行倡議的多支柱退休保障制度下的第二支柱,即是以職業為本、強制性供款、由私營機構管理為基礎,透過界定供款安排的退休保障制度,特點是令制度具備足額資金,在財政持續性上較「隨收隨付」的退休制度更高。
黃博士亦談及強積金制度的初心,就是透過定額供款的設計,以「平均成本法」的概念,協助打工仔建立為退休儲蓄的紀律,加上善用「複息效應」,為他們帶來更大的退休保障。根據強積金受託人提供資料顯示,在2000年12月強積金制度推出時開立,並持續收取供款至2019年12月底的供款帳戶,這些帳戶累積的強積金平均為$42萬。而當中有同時收取自願性供款的帳戶,若合計強制性供款及自願性供款產生的強積金,這些帳戶的累積強積金平均已超過$100萬。
如欲閱讀全文,請瀏覽「積金‧誌」。
-完-
2020年10月4日
黃博士提到要確保退休保障制度在香港有效實行,其持續性相當重要。當年香港在制定強積金制度時,就參考了世界銀行倡議的多支柱退休保障制度下的第二支柱,即是以職業為本、強制性供款、由私營機構管理為基礎,透過界定供款安排的退休保障制度,特點是令制度具備足額資金,在財政持續性上較「隨收隨付」的退休制度更高。
黃博士亦談及強積金制度的初心,就是透過定額供款的設計,以「平均成本法」的概念,協助打工仔建立為退休儲蓄的紀律,加上善用「複息效應」,為他們帶來更大的退休保障。根據強積金受託人提供資料顯示,在2000年12月強積金制度推出時開立,並持續收取供款至2019年12月底的供款帳戶,這些帳戶累積的強積金平均為$42萬。而當中有同時收取自願性供款的帳戶,若合計強制性供款及自願性供款產生的強積金,這些帳戶的累積強積金平均已超過$100萬。
如欲閱讀全文,請瀏覽「積金‧誌」。
-完-
2020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