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刊物 / 文章

2018年11月

強積金是應付人口高齡化的重要資產

與全球趨勢相若,香港正面對人口高齡化的挑選,而在減輕下一代的負擔及確保財政上可持續發展,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制度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除了為所有打工仔提供基本的退休保障,亦致力建立一套切實可行並可持續發展的退休保障制度。


根據統計處的最新人口推算,到2040年左右,差不多每十名香港人便有三名是長者。而香港的老年撫養比率亦持續下降,在2016年每名退休人士由4.3名適齡工作的成人供養,預計到2066年將跌至1.5名,可以預計的是,公共財政將面對龐大壓力。


為應對社會年老化問題,大部分國家或地區都有不同形式的退休保障制度,但並沒有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方案。而香港的強積金制度是建基於世界銀行建議的五大支柱框架中的第二支柱,旨在為工作人口提供基本的退休保障,特色是透過「足額資金」的供款制度,無須將這擔子轉嫁予下一代。採用此制度的地區亦愈來愈多,由2000年的11個升至2016年的33個,可見倚重第二支柱提供退休保障亦成為全球趨勢。


根據世界銀行制定的一個以「成果為本」的私營退休金評估框架,強積金制度—無論是覆蓋率、安全程度及可持續程度的表現均不俗。在強積金制度實施前,本港只有約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口享有退休保障,但時至今日,強積金在香港的覆蓋範圍已非常廣闊。目前,約85%勞動人口獲強積金或其他退休計劃所保障,此乃國際極高水平。


香港有健全的法律及金融體制,加上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積金局)對各強積金計劃有嚴格規管,制度亦要求所有強積金計劃的資產須以信託形式管理,並設有「安全網」令強積金儲蓄獲得周全保障,安全程度相當高。


此外,根據2016年「全球退休金可持續指數」顯示,香港與其他地區相比,在54個地區中名列14。單以「亞洲退休金可持續指數」論,香港屬第七級,是亞洲區獲最高分數的地方,說明了強積金在財政上能持續運作,不會出現因計劃資產不足而須由政府、僱主或僱員補貼的情況。


多年來,計劃成員一點一滴的小額供款,集腋成裘,強積金資產已由制度實施首年的$157億,發展到現時逾$8,500億,相當於2017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約三成。強積金供款額與資產值持續上升,有助舒緩社會老齡化帶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