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刊物 / 文章
積金局文章
2020年9月
拆解複合效應和平均成本法
過去大半年,全球經濟環境受疫情衝擊,令不少打工仔擔心自己的強積金投資受波動市況影響。幸好,即使強積金制度總資產曾於今年3月底跌至$8,678億,但到了7月底,已回升並超越$1萬億水平,反映制度十分穩健,經得起市況波動。
強積金是一項長線投資,計劃成員毋需過份擔心市場的短期波動,亦不要看輕每月一千幾百的強積金供款。根據積金局數據,截至2019年12月,$100萬以上強積金帳戶已達62,900個,證明時間越長,供款越多,在平均成本法和複合效應下,越能夠壯大退休儲備。以下為大家拆解複合效應和平均成本法這兩個概念。
複合效應
在投資獲利的前設下,打工仔投資累積金額的增幅將高於投資年期的增長,因為打工仔的投資本金賺取回報後,回報會加在本金上繼續投資並賺取更多的回報,產生「複合效應」,亦即是「滾雪球」的效果。
假設一名計劃成員在20歲開始投身職場和開始供強積金。其每月儲蓄為$1,000,而每年淨投資回報率為5%。若他投資20年,他於40歲所累積的投資金額將為$44萬。但當他再投資多20年,即共40年,到60歲時就可得到$153萬的投資金額。雖然投資年期只是增加了一倍,但累積金額卻多出近三倍!由此可見,每月退休儲蓄投資額越高,透過複合效應所累積到的金額亦同樣倍增。
平均成本法
平均成本法是指不論基金單位價格高低,均定期以固定的金額投資。在基金單位價格高時,同樣金額購入較少單位。在基金單位價格低時,同樣金額則可購入較多單位。
平均成本法是一種審慎的理財技巧,長遠而言可將購入基金單位的成本價「拉勻」,緩和短期市場波動對投資的影響。當計劃成員定期向強積金基金作出供款時,其實已經運用了平均成本法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