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刊物 / 文章
積金局文章
2022年8月8日
積金局回應8月8日明報Money Monday題為「港樓表現跑贏強積金」的文章
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強積金的關注,就 貴報於8月8日刊登由陳永傑先生撰寫題為「港樓表現跑贏強積金」的文章,部份內容及論點有商榷之處,故現提供資料及分享本局觀點,希望 貴報讀者能正確認識有關議題。
首先,我們必須指出,強積金是世界銀行提倡的多支柱退休保障制度下的第二支柱,目的是為在職人口提供基本退休保障。強積金計劃成員透過每月的定額供款,建立投資紀律,加上「平均成本法」的效應,不論市況好壞,都會買入強積金基金單位,長遠協助「拉勻」購入基金單位的成本,緩和短期市場波動對投資的影響,為退休儲備增值,與物業投資的形式及目的截然不同。因此,將強積金與物業投資表現作直接比較不但是不恰當,甚至有誤導成分。
再者,物業投資的門檻比強積金投資高得多,買家不但需要支付一筆等同樓價若干成數的首期,還要申請物業按揭貸款,而有關按揭的還款期動輒長達數十年才能贖回物業。
相反,強積金基金則不設投資門檻,強積金計劃成員,不論供款額多少,都能買入由各大金融機構管理、受嚴格規管的金融產品,讓不同階層的打工仔都能夠以可負擔的資金投資基金產品。作者將投資物業和供強積金來比較,絕對欠缺合理理據。
積金局瞭解強積金計劃成員十分關注強積金的投資表現,但強積金乃長達三、四十年的長線投資,期間無可避免經歷不同的經濟周期。強積金實施21年以來,儘管經歷了不同的短期市場波動,但強積金一直發揮作用,過去出現負增長的年份,翌年通常都會反彈,重回正增長,穩健地為計劃成員的退休資產增值。截至2022年3月,強積金總資產約$11,200億,當中約三成($3,260億)為淨投資回報。自強積金制度實施以來的平均年率化淨回報為3.6%,亦高於1.8%的同期平均通脹率。
積金局行政總監
鄭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