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刊物 / 文章
積金局文章
2023年1月6日
積金局回應1月4日鏡報題為「強積金何以變成打工一族的『雞肋』」的文章
感謝你們對強積金的關注,就 貴報於1月4日刊登題為「強積金何以變成打工一族的『雞肋』」的報導,本局認為部份內容及論點有商榷之處,亦對部份誇張並有欠客觀的措辭不表認同,故來函提供相關資料及分享本局觀點,希望有助 貴報讀者正確認識有關議題。
積金局明白強積金計劃成員十分關注強積金的投資表現,但強積金乃超過四十年的長線投資,期間無可避免經歷不同的經濟周期和市場起伏。2022年金融市場經歷嚴峻挑戰,各類投資產品(例如股票、債券),都同時錄得下跌,這個情況亦反映在強積金的投資表現上。然而,過去22年,強積金制度有14年錄得正回報,而錄得負回報的年度其後亦往往能夠回升,顯示強積金制度長遠經得起考驗。
強積金計劃成員透過「平均成本法」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能發揮「拉勻」購入單位成本的作用,因而有助緩和短期市場波動對投資的影響,從長線投資的角度,可以達到滾存增值的功能。截至去年12月底,自制度在2000年實施以來的年率化淨回報率為2.3%。在總資產值方面,截至2022年12月底,強積金總資產值約$10,500億,其中扣除收費及費用後的淨投資回報約$2,100億。過去十年間,強積金總資產值增加139%,為工作人口的退休保障提供重要資源,反映了制度持續穩健發展。
強積金是重要的社會政策,旨在為各行各業的在職人士提供基本退休保障。在強積金制度實施前,香港只有約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口享有退休保障。時至今日,香港已有九成就業人口納入強積金制度或其他類型的退休保障計劃的保障範圍。對於文章形容強積金制度為「千瘡百孔『強迫金』」,並指其設立是沿襲「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政策理念,以及「政府不負責任,讓私營機構與民間自行籌措打工一族日後的退休費用」,本局不表認同。
文章亦提到「放眼當今世界,無論比之西方,還是比之內地,香港的『強積金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是非常明顯的」,這說法明顯忽略強積金制度的設計原意,值得商榷。香港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系,財政穩健尤其重要。強積金屬於具足額資金的界定供款計劃,不會出現因計劃資產不足而須由政府、僱主或僱員補貼,在財政上能持續運作,亦不會因為人口老化而加重了年輕供款人的負擔。另一方面,強積金基金採用集體投資的概念,享有規模經濟效益,兼且能有效地分散風險。由於強積金基金不設任何門檻,只要是強積金制度內的就業人士,無論僱員月入多少,全職、兼職或是散工,也可受制度涵蓋,而計劃成員不論供款多少,都能買入由各大金融機構管理、受嚴格規管的優質基金產品。
對於文章指「強積金成了一大批金融保險受託人的饕餮大餐」,我必須強調,在衡量強積金收費前,必須先瞭解營運強積金計劃需要執行多項法定工序,當中不少為強積金獨有的行政工作,均由強積金受託人負責,包括處理每月數百萬名計劃成員的供款、核對計算是否正確、登記新計劃成員的資料、按成員的投資指示購買/轉換基金,以及審核和處理提取強積金申請等行政程序。另外,當出現僱主拖欠強積金供款時,受託人亦要協助積金局為受影響僱員向僱主追討拖欠的供款及附加費。此等行政工作對於保障計劃成員利益至為重要。
積金局十分明白計劃成員對強積金收費的關注,而推動減費正正是積金局一直以來的首要任務。以往積金局推出過多項改革措施推動減費,包括提升基金收費透明度、提供比較價格工具,推出俗稱「強積金半自由行」的「僱員自選安排」等。在局方和業界共同努力下,用以客觀衡量強積金收費水平的「基金開支比率」由2007年的2.1%下降超過35%至目前的1.33%,並非文章所指的1.74%。
而積金局現正全力構建的積金易平台亦是以推動減費為目標,在平台推出首兩年,我們預期計劃成員須支付的計劃行政費將平均降低三成,而平台運作十年內,累計節省高達$300億至$400億的行政成本,相當於期內原來行政費用的41%至55%。
另外,文章批評強積金回報沒有保證機制,尤如「雞肋」的說法亦與事實不符。我想指出,強積金計劃是由私營機構管理,提供眾多的投資選項,現時有超過400多個基金供計劃成員選擇,涵蓋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資產基金、保證基金、強積金保守基金等。為令強積金投資更多元化,並讓計劃成員有更佳的投資選擇,政府和積金局不時檢視適合強積金的投資種類及產品,務求在投資回報和風險之間取得平衡,為計劃成員的退休儲蓄增值。近年推出的措施包括便利強積金投資於內地A股及由中央人民政府、其中央銀行及內地三家政策性銀行發行或無條件擔保的債券,為計劃成員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機會,有助增加強積金為打工仔提供的退休保障。
積金局經常呼籲計劃成員在揀選基金前,必須瞭解不同基金的投資目標,並按自己的人生階段、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揀選適合自己的強積金投資組合。我們亦明白很多計劃成員缺乏投資知識或時間管理強積金,故建議他們可以考慮預設投資策略(Default Investment Strategy(DIS))。DIS分散投資於環球股票及債券市場,收費設有上限,並設有「隨齡降險」的自動調節機制,是一個便捷的現成投資策略,適合長期退休儲蓄。
積金局行政總監
鄭恩賜
積金局明白強積金計劃成員十分關注強積金的投資表現,但強積金乃超過四十年的長線投資,期間無可避免經歷不同的經濟周期和市場起伏。2022年金融市場經歷嚴峻挑戰,各類投資產品(例如股票、債券),都同時錄得下跌,這個情況亦反映在強積金的投資表現上。然而,過去22年,強積金制度有14年錄得正回報,而錄得負回報的年度其後亦往往能夠回升,顯示強積金制度長遠經得起考驗。
強積金計劃成員透過「平均成本法」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能發揮「拉勻」購入單位成本的作用,因而有助緩和短期市場波動對投資的影響,從長線投資的角度,可以達到滾存增值的功能。截至去年12月底,自制度在2000年實施以來的年率化淨回報率為2.3%。在總資產值方面,截至2022年12月底,強積金總資產值約$10,500億,其中扣除收費及費用後的淨投資回報約$2,100億。過去十年間,強積金總資產值增加139%,為工作人口的退休保障提供重要資源,反映了制度持續穩健發展。
強積金是重要的社會政策,旨在為各行各業的在職人士提供基本退休保障。在強積金制度實施前,香港只有約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口享有退休保障。時至今日,香港已有九成就業人口納入強積金制度或其他類型的退休保障計劃的保障範圍。對於文章形容強積金制度為「千瘡百孔『強迫金』」,並指其設立是沿襲「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政策理念,以及「政府不負責任,讓私營機構與民間自行籌措打工一族日後的退休費用」,本局不表認同。
文章亦提到「放眼當今世界,無論比之西方,還是比之內地,香港的『強積金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是非常明顯的」,這說法明顯忽略強積金制度的設計原意,值得商榷。香港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系,財政穩健尤其重要。強積金屬於具足額資金的界定供款計劃,不會出現因計劃資產不足而須由政府、僱主或僱員補貼,在財政上能持續運作,亦不會因為人口老化而加重了年輕供款人的負擔。另一方面,強積金基金採用集體投資的概念,享有規模經濟效益,兼且能有效地分散風險。由於強積金基金不設任何門檻,只要是強積金制度內的就業人士,無論僱員月入多少,全職、兼職或是散工,也可受制度涵蓋,而計劃成員不論供款多少,都能買入由各大金融機構管理、受嚴格規管的優質基金產品。
對於文章指「強積金成了一大批金融保險受託人的饕餮大餐」,我必須強調,在衡量強積金收費前,必須先瞭解營運強積金計劃需要執行多項法定工序,當中不少為強積金獨有的行政工作,均由強積金受託人負責,包括處理每月數百萬名計劃成員的供款、核對計算是否正確、登記新計劃成員的資料、按成員的投資指示購買/轉換基金,以及審核和處理提取強積金申請等行政程序。另外,當出現僱主拖欠強積金供款時,受託人亦要協助積金局為受影響僱員向僱主追討拖欠的供款及附加費。此等行政工作對於保障計劃成員利益至為重要。
積金局十分明白計劃成員對強積金收費的關注,而推動減費正正是積金局一直以來的首要任務。以往積金局推出過多項改革措施推動減費,包括提升基金收費透明度、提供比較價格工具,推出俗稱「強積金半自由行」的「僱員自選安排」等。在局方和業界共同努力下,用以客觀衡量強積金收費水平的「基金開支比率」由2007年的2.1%下降超過35%至目前的1.33%,並非文章所指的1.74%。
而積金局現正全力構建的積金易平台亦是以推動減費為目標,在平台推出首兩年,我們預期計劃成員須支付的計劃行政費將平均降低三成,而平台運作十年內,累計節省高達$300億至$400億的行政成本,相當於期內原來行政費用的41%至55%。
另外,文章批評強積金回報沒有保證機制,尤如「雞肋」的說法亦與事實不符。我想指出,強積金計劃是由私營機構管理,提供眾多的投資選項,現時有超過400多個基金供計劃成員選擇,涵蓋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資產基金、保證基金、強積金保守基金等。為令強積金投資更多元化,並讓計劃成員有更佳的投資選擇,政府和積金局不時檢視適合強積金的投資種類及產品,務求在投資回報和風險之間取得平衡,為計劃成員的退休儲蓄增值。近年推出的措施包括便利強積金投資於內地A股及由中央人民政府、其中央銀行及內地三家政策性銀行發行或無條件擔保的債券,為計劃成員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機會,有助增加強積金為打工仔提供的退休保障。
積金局經常呼籲計劃成員在揀選基金前,必須瞭解不同基金的投資目標,並按自己的人生階段、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揀選適合自己的強積金投資組合。我們亦明白很多計劃成員缺乏投資知識或時間管理強積金,故建議他們可以考慮預設投資策略(Default Investment Strategy(DIS))。DIS分散投資於環球股票及債券市場,收費設有上限,並設有「隨齡降險」的自動調節機制,是一個便捷的現成投資策略,適合長期退休儲蓄。
積金局行政總監
鄭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