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刊物 / 文章

2023年2月2日

積金局回應1月28日大公報題為「優化強積金管理 保障打工仔利益」的社評及1月31日「金針集」專欄題為「美歐經濟差 人幣資產成避風港」的文章

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強積金的關注,就 貴報於1月28日刊登題為「優化強積金管理   保障打工仔利益」的社評文章,本局認為有必要就部份內容及論點提供相關資料及分享局方觀點,希望有助 貴報讀者更全面及正確認識有關議題。

積金局明白強積金計劃成員十分關注強積金的投資表現,但強積金乃超過四十年的長線投資,期間無可避免經歷不同的經濟周期和市場起伏。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經歷嚴峻挑戰,各類投資產品(例如股票、債券),都同時錄得下跌,這個情況亦反映在強積金的投資表現上。由2022年1月至12月,代表全球主要股票市場表現的MSCI全球指數,錄得18.4%跌幅,至於個別地區股票市場表現,除了貴報社評文章提及的恒生指數外,MSCI亞太地區指數同MSCI歐洲指數都分別下跌17.2%和17%,而美國的標普500指數亦下跌18.5%。債券市場表現亦都顯著轉差,富時全球政府債券指數和富時全球投資級債券指數亦分別錄得近14%的跌幅。

事實上,強積金的設計是透過「平均成本法」,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計劃成員無須預測最佳的入市時機,亦不用捕捉市場,長時間儲蓄投資有助「拉勻」購入單位的成本,緩和短期市場波動對投資的影響,因此計劃成員不應以短線投資的角度看待強積金。過去22年,強積金制度有14年錄得正回報,而錄得負回報的年度其後亦往往能夠回升,顯示強積金制度長遠經得起考驗。

除外圍市況外,收費水平高低亦直接影響投資回報,因此推動減費是積金局一直以來的首要任務之一。以往積金局推出過多項改革措施推動減費,在局方和業界共同努力下,用以客觀衡量強積金收費水平的「基金開支比率」由2007年的2.1%下降至目前的1.33%,減幅超過三成半。而積金局現正全力構建的積金易平台亦是以推動減費為目標,在平台推出首兩年,我們預期計劃成員須支付的計劃行政費將平均降低三成,而平台運作十年內,累計節省高達$300億至$400億的行政成本,相當於期內原來行政費用的41%至55%。

就文章建議「加強對強積金的監管,特別是進一步提升基金管理的透明度,降低管理成本」,我必須強調所有強積金受託人均受積金局嚴格監管,其行事必須秉持「以計劃成員為先」的受信原則。強積金受託人有責任向計劃成員披露有關強積金計劃投資管治的概況,交代他們如何履行相關職責,包括如何委任投資經理、如何監控投資管理費等。

事實上,積金局一直致力提升強積金透明度,以協助強積金計劃成員作出合適的投資決定及選擇服務提供者,並且促進市場競爭,帶動收費下調。多年來,積金局透過多管齊下的措施增加強積金透明度,包括2019年4月推出的一站式「強積金基金平台」,把基金收費「一拆三」,分別為與受託人工作相關的費用(包括行政費、受託人費及保管人費)、與投資管理服務相關的投資管理費,以及保薦人費,進一步提升基金的透明度,讓打工仔可以「貨比三家」。儘管如此,計劃成員亦不應單純比較收費,亦應考慮個別受託人的服務質素。積金局於2012年推出的「受託人服務比較平台」,便列出受託人公司旗下不同強積金計劃所提供的服務的詳情,方便計劃成員揀選適合自己的強積金受託人和計劃。

對於文章指「豐厚的管理費也養肥了大量的基金管理者」,這種說法亦值得商榷,未有考慮營運強積金計劃需要執行多項法定工序,當中不少為強積金獨有的行政工作,包括處理每月數百萬名計劃成員的供款、核對計算是否正確、登記新計劃成員的資料、按成員的投資指示購買/轉換基金,以及審核和處理提取強積金申請等行政程序,均由強積金受託人負責。當出現僱主拖欠強積金供款時,受託人亦要協助積金局為受影響僱員向僱主追討拖欠的供款及附加費。此等行政工作對於保障計劃成員利益至為重要,這亦是強積金收費中行政費佔基金開支比率超過4成的其中一個原因。積金局會繼續監察強積金收費水平,並採取不同措施為計劃成員帶來物有所值的基金選擇,加強他們的退休保障。

另外, 貴報於1月31日在「金針集」專欄刊登題為「美歐經濟差   人幣資產成避風港」的文章,內文提到外匯基金在2022年的表現跑贏強積金,我亦趁這機會強調,外匯基金成立的目的與強積金完全不同,外匯基金的主要目的是為捍衛港元匯率及維持香港貨幣及金融體系的穩定健全,而強積金的設立是為就業人士的退休生活作儲蓄,投資目的是在供款期內透過適合的投資選擇,讓供款達至滾存增值之效,為成員提供基本的退休保障。兩者的投資目標和投資配置不盡相同,而且在強積金計劃每名計劃成員可以選擇強積金計劃內投資於不同資產類別的基金,強積金的整體投資回報反映計劃成員就投資於不同資產類別的基金的整體選擇,所以不能將兩者的投資回報作比較。

積金局行政總監
鄭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