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

積金·誌

強積金─有蝕無賺?

強積金在2017年有亮麗的成績,當然不少人都希望這股氣勢能延續,但環球市況在今年首季卻反覆偏軟,外界更預期2018年的大環境會較波動。市場變幻原是永恆,當強積金表現好時,大家不應過分開心;即使強積金表現未盡人意亦無須太恐慌。因為強積金屬於長遠投資,無須著眼於短期的起跌。
 
積金局在2月發表了強積金制度2017年投資表現報告 ,由強積金實施至2018年2月,強積金制度的年率化回報為4.9%,而淨回報佔總資產值的三分一。聰明的讀者也許留意到,這是整個制度的平均回報而已,換言之,當中有部分計劃成員的平均回報高於這個水平;同樣地,亦有部分計劃成員回報低於這個水平。
 
其實回報或多或少取決於成員的個人投資選擇,在此,我引用該報告所舉出的其中兩個虛擬個案來說明一下:假設小華和欣欣均由2000年12月開始供強積金,他們連同僱主每月供款合共$1,550,截至2017年12月,約17年來的總供款額同為$318,000。如果小華和欣欣的強積金分別投資於香港股票基金及強積金保守基金,以過去約17年這兩類基金的每月平均回報率計算,截至2017年12月,他們的預計總累積強積金金額分別約為$700,000和$330,000,兩者相差逾一倍。
 
我無意吹捧某一類型的強積金基金,亦希望提醒大家長期潛在回報越高的基金,其風險亦越大。投資於股票基金的小華,必須承受期內投資回報的大幅波動。但我想大家明白,個人的投資策略確實是會直接影響你的強積金投資回報。
 
大家應該積極管理自己的強積金。強積金是為退休所作的長遠投資,計劃成員無必要於數十年間,把全部強積金投資於某一類型的基金。例如,快將退休的成員難有足夠時間平衡遇上大跌市時的風險,他們或需保守一點的投資策略;反之,年輕的成員可利用擁有長年期的投資優勢,加倍受惠於「複息效應」的特點,那便可考慮一個較進取的投資!
 
在此,讓我推廣一下,積金局於2月推出了強積金基金表現平台,這一站式的資訊平台,有助大家從多角度審視不同基金。不過,我想強調,基金的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投資市場有升有跌,切勿因為要捕捉市況而投機性地轉換基金。
 
強積金是長線的退休儲蓄,不要嘗試利用強積金作為炒賣工具。大家在不同人生階段,有不同的承受風險能力和個人需要,我期望大家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強積金,仔細考慮風險與回報的同時,亦應利用強積金定額投資的好處,從而制定適合的投資策略,增加自己的退休儲備,打破「有蝕無賺」的迷思!

黃友嘉博士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
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