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

積金·誌

緊貼國際退休保障發展 創造強積金數碼新時代

2019年已接近尾聲,回望過去一年,環球及本地的政經環境充滿變數,猶幸強積金表現依然穩健。截至今年10月底,2019年強積金制度的回報(已扣除費用及開支)為8.6%,跑贏同期通脹。這足證強積金制度是一根堅實可靠的基本退休保障支柱,其設計能有效平衡風險與回報水平,為計劃成員提供穩定的退休保障。另一方面,亦反映積金局持之而恆改革強積金制度的成效。
 
談到改革,當初設立強積金制度時,香港以世界銀行提倡的多根支柱退休保障框架作為參考藍本,並考慮到本地人口特徵、傳統理財及儲蓄習慣,以及我們擁有穩健完善的金融體系等因素,而決定發展屬第二條支柱,以定期定額供款,並需每名僱主、僱員及自僱人士參與的私營職業退休計劃。積金局一直緊貼全球私營退休金的發展,冀汲取國際經驗協助完善強積金制度。
 
上月,積金局獲國際退休金監管機構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Pension Supervisors,簡稱IOPS)通過成為執行委員會成員。IOPS是世界各地私營退休金監管機構交流及制定監管準則的高層次組織,與多個國際組織(包括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及世界銀行等)在推動全球私營退休金制度發展緊密合作,這意味著積金局可透過更直接參與IOPS的工作,為全球退休金監管及政策發展作出更多貢獻,以及掌握國際趨勢為強積金制度進行深化改革,為計劃成員創優增值。
 
就以近年世界各地金融科技迅速發展為例,銀行及保險界已不斷推出新穎而便利的服務。在數碼轉型的大趨勢下,退休金業界亦須提供與時並進的服務予普羅大眾。有見及此,政府在2018年委任積金局負責構建和營運「積金易」平台。
 
強積金制度是協助打工仔建立長期儲蓄習慣的制度,向打工仔提供的服務長達四十年,而籌建中的「積金易」平台,目標是在2022年建成,當平台正式投入服務時,強積金制度已運行了20多年,制度已經「步入中年」。到2040年,第一代的成員(即2000年初進入社會工作的人)將會踏入退休年齡。因此,建構「積金易」平台的重要性可媲美當年設立強積金制度,目的是解決強積金制度多年來以分散模式處理行政工作所衍生的各種問題,把強積金計劃的行政工作標準化、精簡化和自動化,為僱員、僱主、業界和積金局「四方」締造「更快」、「更易」、「更好」及「更平」的四大好處(詳見下表)。
 
積金局深明,要創造上述「四大好處」,除了採用最先進的技術設計和營運模式之外,聆聽用家意見是必不可少的,以確保平台的設計和功能「貼地」,符合用家的要求和期望。積金局早前透過持份者聚焦小組,與不同的中小微企、大機構、業界和專業團體會面,共收集超過100項意見,涵蓋不同範疇,包括「積金易」平台的具體功能、操作細節、易用性和方便程度及為僱主提供甚麼類型的支援服務等。
 
「積金易」平台的籌備工作踏入「最後一公里」的重要階段,「徵求建議書」的工作將於本月內進行。由於「積金易」並非單純的科技項目,而是結合硬件、軟件及支援服務的全新強積金生態系統,我們期望對強積金制度和規例擁有豐富經驗和掌握創新金融科技的兩方智慧連結一起,為總數達460萬個來自不同背景、年齡,以及各具不同數碼經驗的用戶(包括430萬計劃成員及30萬名僱主),創造出一個可應付未來長遠發展需要的數碼平台。

積金局主席
黃友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