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中心
新聞稿
積金局網誌 - 強積金儲備穩步上升
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今天(7月27日)發表網誌,指出強積金推行超過24年,總資產值於2025年6月底再創新高,突破$1萬4千億,較十年前增加130%。
根據2024年底的數字,累積了$100萬或以上強積金的帳戶,數目達125,000個,較五年前63,000個增加一倍,體現強積金具備長線累積及增值能力。其中:
- 累積了$200萬或以上強積金的帳戶有27,000個,較五年前增加接近一倍;
- 累積了$100萬或以上強積金的帳戶中,九成(113,000個)是由40歲或以上的計劃成員持有,由40歲以下的打工仔女持有的帳戶則佔一成(12,000個)。
劉麥嘉軒指,打工仔女能夠累積多少強積金,涉及很多不同因素。通過綜合一批自2000年12月強積金實施以來持續供款的帳戶數據,可以看到僱主與僱員雙方長期定時的強制性供款,配合自願性供款,確實發揮關鍵作用。這些「資深」帳戶中,強制性供款部分所累積的強積金平均為$50萬;當中有三成「資深」帳戶同時有自願性供款,而該等帳戶中自願性供款所累積的強積金平均為$52萬。
她並利用以下情景,解釋強積金持續滾存增值的重要性,以及配合自願性供款的顯著效果。
假設兩名自2000年開始供款的計劃成員於2040年底退休,他們的強積金累積期是40年:
- 情景一 :以往只作強制性供款,2024年底帳戶參考上述數據已累積 $50萬。
- 情景二 :以往除強制性供款外,另有自願性供款,2024年底帳戶已累積 $102萬,當中 $52萬是來自自願性供款。
兩人每月收入均為現時中位數 $20,500,並按工資長期平均趨勢增長。假設兩人從今以後的強積金投資均採用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從50歲開始逐步自動調整較高和較低風險資產的比例,降低投資風險。根據預設投資策略旗下核心累積基金(每年淨回報率6.5%)及65歲後基金(每年淨回報率2.4%)自推出以來的投資表現,推算如下:
- 情景一:往後繼續只作強制性供款,預計2040年底退休時可累積 $169萬 。
- 情景二:往後作出強制性供款以及相當於收入10%的自願性供款,則預計2040年底退休時可累積 $340萬 ,比前者多 $171萬 。
她又指,計劃成員在事業中段開始作自願性供款也不怕遲。再以上述情景一為例,即使之前只有強制性供款,但若從今年開始作相當於收入10%的自願性供款,預計2040年底退休時可累積 $236萬,較只繼續作強制性供款多 $67萬。
上述推算僅為示例,實際累積情況要視乎打工仔女的供款金額及投資選擇。但這例子確實說明,在強制性供款以外額外作自願性供款,對累積滾存強積金的效果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她又提醒計劃成員,強積金是一項長線投資,只要及早規劃及善用自願性供款,大家都可以透過強積金,為自己累積一份穩健的儲備作基本退休保障。
如欲閱讀全文,請瀏覽「積金‧誌」。
-完-
2025年7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