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刊物 / 文章

2022年7月26日

積金局回應7月25日星島日報投資王題為「蝕死打工仔的強積金」的文章

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強積金的關注,就   貴報於725日刊由曾智華先撰寫題為「蝕死打工仔的強積金」的文,部份內容及論點有商榷之處,其標題措辭亦有誤成分,故現提供資料及分享本局觀點,希望  貴機構讀者正確認識有關議題

 

首先,我必指出文章的標題偏頗且具誤導成份。積金局明強積金計劃成員十分關注強積金的投資表現,但強積金乃長達三、四十年的長線投資,期間無可避免經歷不同的經濟周期。強積金實施21年以來,即使環球經濟及投資市場曾經歷大幅波動,強積金仍一直發揮其作用,穩健地為計劃成員的退休資產增值。截至20223月,強積金總資產約$11,200億,當中約三成$3,260億)為淨投資回報。自強積金制度實施以來的平均年率化淨回報為3.6%,亦高於1.8%的同期平均通脹率

 

就文章所指「政府一直對強積金代理人的監管非常粗疏」,這說法亦與事不符所有強積金受託人均受積金局嚴格監管,行事必須秉持「以計劃成員為先」的宗旨。受託人負責強積金計劃的全盤管理,包括委任管理人、投資經理及保管人,確在基金買賣、強積金資訊披露等方面,遵守嚴謹的守則,並定期向積金局呈交各類申報表、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報告,讓積金局可持續及充分地進行監管。

 

強積金的收亦不應與基金經理的佣金混為一談。強積金的收費,是反映強積金制度內服務提供者的不同功能。強積金受託人其中一個主要功能,是處理每月數百萬名計劃成員的供款,當中包核對大量資料及購買基金等程序,亦要根據員的投資指示轉換基金、提供查詢服務,並協助積金局為員向僱主追討拖欠的供款及附加費,以及審核和處理提取強積金申請等,此等工作相當繁但對於保障計劃成員利益至為重要。

 

筆者認為一般打工仔無從了解強積金基金,事並非如此。積金局多年來採取了不同措施提升強積金資度,包括公開基金開支比率、提供各式各樣比較基金收和表現的工具,以持續改良強積金資料的呈述與披露方式等,讓計劃成員能夠簡易便捷地獲取強積金資訊,方便進行退休規劃及作出有根據的強積金投資決定,協助計劃成員積極管理強積金。

 

至於應該如何選擇強積金,積金局經常呼籲計劃成員在揀選基金前,必須瞭解不同基金的投資目的。舉例說,股票基金的投資目的主要是作資本增值;強積金保守基金主要是以保本為投資目的,賺取與銀行港元儲蓄存款(紅簿仔)利率相若的回報,而非以追過通脹率為投資目標。年青人距離退休仍有漫漫長路,在強積金投資上可較為進取。事實上,在平均成本法效應下,短期的基金價格下跌,反而會令投資成本降低,增加潛在回報的機會。相反,隨着年紀漸長至臨近退休的投資風險就可逐步降低,以達致「持盈保泰」,盡量鎖定多年來已累積的強積金。

 

對於缺乏時間或投資知識管理強積金的計劃成員,可考慮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DIS)。DIS分散投資於環球股票及債券市場,收費設有上限,並設有「隨齡降險」的自動調節機制,是一個便捷的現成投資策略

 

積金局行政總監

鄭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