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刊物 / 文章

2022年7月26日

积金局回应7月25日星岛日报投资王题为「蚀死打工仔的强积金」的文章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强积金的关注,就   贵报於725日刊由曾智华先撰写题为「蚀死打工仔的强积金」的文,部份内容及论点有商榷之处,其标题措辞亦有误成分,故现提供资料及分享本局观点,希望  贵机构读者正确认识有关议题

 

首先,我必指出文章的标题偏颇且具误导成份。积金局明强积金计划成员十分关注强积金的投资表现,但强积金乃长达三、四十年的长线投资,期间无可避免经历不同的经济周期。强积金实施21年以来,即使环球经济及投资市场曾经历大幅波动,强积金仍一直发挥其作用,稳健地为计划成员的退休资产增值。截至20223月,强积金总资产约$11,200亿,当中约三成$3,260亿)为净投资回报。自强积金制度实施以来的平均年率化净回报为3.6%,亦高於1.8%的同期平均通胀率

 

就文章所指「政府一直对强积金代理人的监管非常粗疏」,这说法亦与事不符所有强积金受托人均受积金局严格监管,行事必须秉持「以计划成员为先」的宗旨。受托人负责强积金计划的全盘管理,包括委任管理人、投资经理及保管人,确在基金买卖、强积金资讯披露等方面,遵守严谨的守则,并定期向积金局呈交各类申报表、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报告,让积金局可持续及充分地进行监管。

 

强积金的收亦不应与基金经理的佣金混为一谈。强积金的收费,是反映强积金制度内服务提供者的不同功能。强积金受托人其中一个主要功能,是处理每月数百万名计划成员的供款,当中包核对大量资料及购买基金等程序,亦要根据员的投资指示转换基金、提供查询服务,并协助积金局为员向雇主追讨拖欠的供款及附加费,以及审核和处理提取强积金申请等,此等工作相当繁但对於保障计划成员利益至为重要。

 

笔者认为一般打工仔无从了解强积金基金,事并非如此。积金局多年来采取了不同措施提升强积金资度,包括公开基金开支比率、提供各式各样比较基金收和表现的工具,以持续改良强积金资料的呈述与披露方式等,让计划成员能够简易便捷地获取强积金资讯,方便进行退休规划及作出有根据的强积金投资决定,协助计划成员积极管理强积金。

 

至於应该如何选择强积金,积金局经常呼吁计划成员在拣选基金前,必须了解不同基金的投资目的。举例说,股票基金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作资本增值;强积金保守基金主要是以保本为投资目的,赚取与银行港元储蓄存款(红簿仔)利率相若的回报,而非以追过通胀率为投资目标。年青人距离退休仍有漫漫长路,在强积金投资上可较为进取。事实上,在平均成本法效应下,短期的基金价格下跌,反而会令投资成本降低,增加潜在回报的机会。相反,随着年纪渐长至临近退休的投资风险就可逐步降低,以达致「持盈保泰」,尽量锁定多年来已累积的强积金。

 

对於缺乏时间或投资知识管理强积金的计划成员,可考虑俗称「懒人基金」的预设投资策略(DIS)。DIS分散投资於环球股票及债券市场,收费设有上限,并设有「随龄降险」的自动调节机制,是一个便捷的现成投资策略

 

积金局行政总监

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