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
積金·誌
「積金易」平台與取消「對沖」雙劍合璧 鞏固退休保障共譜強積金新篇章
香港特區在25年前成立,強積金制度亦在相近時間成形。在實施強積金制度前,當時在工作人口中只有約三分之一受不同形式的退休計劃保障。自強積金制度在2000年實施後一直發展到現在,受退休保障覆蓋的就業人口比例已大幅增加至86%1。
強積金制度自實施以來,持續穩健發展。截至2022年3月底,強積金總資產值約1萬1千億元,相當於特區政府財政儲備的117%,為工作人口的退休保障提供重要資源。
致力推行持續改革,提升退休保障成效
自2000年起,積金局配合政府不斷改良強積金制度,在21年間制定21組法例修訂,務求為計劃成員提供更佳的退休保障。
在我與持份者傾談時,他們大多都關注自己的強積金到退休時夠不夠用。這問題與多個因素息息相關,包括供款額、投資回報、收費水平及投資年期。就供款額方面,除了強制性供款之外,積金局一直鼓勵僱主和計劃成員作出額外的自願性供款,以增加退休儲備。令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是有越來越多僱主和計劃成員作出自願性供款。根據積金局資料,自願性供款的金額由2004年的$23億,持續增加至2021年的$150億,上升約550%。而「可扣稅自願性供款」自2019年4月推出至今年3月,累計總供款額超過$64億,帳戶數目約有62,000個。
在投資回報方面,強積金總資產值當中約三成是淨投資回報(已扣除費用及收費),自制度在2000年實施以來至2022年3月底的年率化淨回報率為3.6%,高於同期的1.8%年率化通脹率,跑贏通脹,為打工仔的退休資產增值。
在強積金的收費方面,積金局多年來推行多項優化措施,如提升基金收費透明度、提供比較價格工具、推出「僱員自選安排」和設有收費管控的「預設投資策略」,促進競爭。經過積金局和業界多年努力,強積金基金平均基金開支比率已由2007年的2.1%降至最新(截至2022年5月底)的1.39%,減幅超過三分之一。
而現正全力構建中的「積金易」平台,可進一步大幅降低行政成本,預計平台推出首兩年,計劃成員須支付的計劃行政費預計可平均降低三成。
取消「對沖」後強積金能全面發揮功能
剛於本月9日獲立法會通過的《2022年僱傭及退休計劃法例(抵銷安排)(修訂)條例草案》,取消沿用多年的強積金「對沖」安排,會進一步優化強積金制度,令強積金能夠更充份發揮退休保障功能,加強制度的充足程度。這個討論多年的重要議題,能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前夕有定案,具有深遠意義。
一直以來,「對沖」安排無可避免令強積金資產流失,削弱了強積金的退休保障功能。取消「對沖」安排日後實施後,計劃成員將會有更充足的資產作滾存增值,善用複息效應的特點,加強退休保障成效。
放眼未來,我有信心強積金制度在「積金易」平台和落實取消「對沖」雙劍合璧下,配合其他優化措施,必定能為打工仔的退休保障作出更大貢獻。
積金局主席
劉麥嘉軒
1. 目前在工作人口中已有86%獲強積金計劃、職業退休計劃、法定退休金或公積金計劃(如為公務員或公立學校教師而設的計劃)保障,其中獲強積金計劃保障的佔工作人口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