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新闻稿

强积金总资产突破$1万5千亿

积金局今天(10月6日)公布,截至2025年9月底的强积金总资产首次突破$1万5千亿(临时数字为$15,300亿),标志着逾400万强积金计划成员的整体退休储备再创新高。

 

积金局主席刘麦嘉轩表示:「强积金总资产突破$1万5千亿,标志强积金制度另一个重要里程碑。年初至今的总资产增幅中,有超过$2,000亿为投资净收益。我非常乐见强积金的总资产再创新高,显示透过长时间定期供款、持续投资和复息效应,强积金能为打工仔女稳步累积退休储备。我们会继续致力在这基础上优化强积金制度,让广大打工仔女获得更好的基本退休保障。」

 

此外,积金局亦公布截至2025年9月底各基金种类的投资回报临时数字,详情如下:

 

 

 

注:
* 回报数字已扣除收费及费用。
** 自强积金制度实施以来及自「预设投资策略」推出以来的年率化通胀率均为1.8%;过去10年及过去5年的年率化通胀率分别为2.0%及1.8%;过去12个月的通胀率为1.1%(通胀率数字截至2025年8月)。
@ 「最高」及「最低」分别指每个基金种类内,个别基金在有关年期的年率化净回报数字中的最高及最低值。

 

占强积金总资产合共近八成的股票基金和混合资产基金过去   12个月的平均净回报分别达18.8%及10.6%,而这两类基金自强积金制度实施以来的平均年率化净回报分别为5.1%和4.5%。至于俗称  「懒人基金」的「预设投资策略」(default investment strategy (DIS))旗下的核心累积基金,在过去12个月的平均净回报和自2017年推出以来的平均年率化净回报分别为9.8%和6.8%。以上的基金种类自强积金制度实施以来和自DIS推出以来的平均年率化净回报均高于相关年期的年率化通胀率(两者均为1.8%)。 

 

强积金是跨越超过40年的长线投资。积金局提醒计划成员应根据个人的人生阶段、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作出合适自己的投资规划,而不应以短线投资的角度看待强积金,更不应尝试捕捉市场。

 

另外,个别基金种类的平均投资回报只是一个概括的统计数字,只宜作为宏观的参考。当计划成员定期审视其强积金投资组合时,应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个别基金的风险级别、基金开支比率以及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等,以建立个人的强积金投资组合。这些资讯胪列于积金局的强积金基金平台、基金便览,和各个强积金计划及基金提供的资料等。

 

至于没有时间或缺乏投资知识管理强积金投资的计划成员,可考虑善用DIS。DIS分散投资于环球股票及债券市场,并设有「随龄降险」的自动调节机制,可以有效减低投资风险。DIS旗下基金亦设有收费上限,定于资产净值的0.95%。随着个别强积金计划逐一加入「积金易」平台,DIS旗下基金的收费上限将进一步下降至0.85%,变相增加投资回报。

 

-完-
2025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