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刊物 / 文章
积金局回应6月11日文汇报题为「收费高回报低 强积金亟待检讨」的报道
感谢 贵报一直以来对强积金的关注,就 贵报於6月11日发表题为「收费高回报低 强积金亟待检讨」的报道,部份内容和论点有商榷之处,我亦对部分措辞不表认同,故提供资料及分享本局观点,以加深 贵报读者对此议题的认识。
首先,报道引述立法会议员指强积金制度「千疮百孔」,我对此说法不表认同。强积金覆盖率高、财政上可持续运作,而本港成熟和稳健的金融规管制度亦确保计划成员的强积金资产获得妥善保障。根据世界银行制定以「成果为本」的私营退休金评估框架,强积金制度在覆盖率、可持续程度及安全程度这三方面均表现理想,足证制度达到成立时的宗旨。
就报道提到「若市民投资在保证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或保守基金,回报率通常跑输1.8%的年率化通胀率。」我必须指出,此说法并不反映事实的全部。事实上,每个强积金计划下,还设有股票基金、混合资产基金和债券基金,以供不同需要或处於不同人生阶段的计划成员选择。报道单以个别强积金基金类别来支持强积金跑输通胀的假设,未免以偏盖全。
积金局经常呼吁计划成员在拣选基金前,必须了解不同基金的投资目的。举例说,股票基金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作资本增值;强积金保守基金主要是以保本为投资目的,赚取与银行港元储蓄存款(红簿仔)利率相若的回报,而非以追过通胀率为投资目标。
对於年轻的计划成员,因距离退休尚有一段时间,可承受的风险能力相对较高,投资取态可较进取,从而为资本增值。若年轻的计划成员选择了比较保守的基金(如强积金保守基金)作为主要的长线投资组合,其回报便很大机会跑输通胀,不利资本增值。相反,随着年纪渐长至临近退休的投资风险就可逐步降低,以达致「持盈保泰」,尽量锁定多年来已累积的强积金。
事实上,股票基金和混合资产基金一直较受计划成员欢迎,截至2022年3月底,这两类基金占强积金总资产8成,至於在保守基金的投资则只占强积金总资产不足一成。而股票基金和混合资产基金无论三年期、五年期及自制度推出以来的年率化回报率均跑赢同期通胀。
对於缺乏时间或投资知识管理强积金的计划成员,可考虑俗称「懒人基金」的预设投资策略(DIS)。DIS分散投资於环球股票及债券市场,收费设有上限,并设有「随龄降险」的自动调节机制,是一个便捷的现成投资策略。
积金局行政总监
郑恩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