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金局

积金·志

强积金制度备受肯定 多管齐下确立全面保障

自从我上任积金局主席後,在很多场合与强积金计划成员倾谈,了解他们对强积金制度和退休问题的看法。整体而言,几乎所有计划成员都希望自己的退休储蓄会有可观的投资回报。

 

最近,我留意到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发表了2021年退休金报告《Pension Funds in Figures》,涵盖48个OECD 与非OECD经济体在2020年度的退休金初步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强积金制度去年录得12.4%已扣除通胀实质投资回报,表现在所有受调查的经济体中排名第一,这确是一个令人十分欣喜的成绩。

 

不过,我们经常提醒计划成员,强积金是长线投资,成员不应着眼市场短期升跌,过去的投资表现理想,并不代表未来的投资必定同样理想。强积金制度实施超过20年,期间经历外围环境的各种挑战,证明制度经得起风浪,持续稳健增长,令成员的退休储备透过定期供款,加上平均成本法及复息效应的威力,达到累积财富的效果。

 

要评估退休保障制度的表现,撇除投资表现,应该根据哪些标准?我们参考世界银行制定的评估框架,可以根据五个范畴检视强积金制度,包括覆盖率、可持续程度、安全程度、充足程度及效率。

 

有赖香港法律及金融制度完善,配合稳健的强积金规管及监管机制,令强积金储蓄获得周全保障,而由私营机构管理及具备足额资金的强制性界定供款计划,设计上可确保持续运作,加上非常高比例的工作人口已参与强积金计划,令制度在覆盖率、可持续程度、安全程度均表现理想。

 

至於充足程度及效率方面,我们也一直致力加强和改进。效率关乎目前收费与回报。近来,我经常与不同持份者及媒体接触,许多人都会提到强积金基金收费与回报,可见这是公众高度关注的议题。目前,我们全力开展的积金易平台构建工作,正是为提升制度整体效率而推行的重大措举,也是我任内主要工作目标之一。

 

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之钥

 

积金易平台将一直以来强积金计划分散的管理模式,与涉及大量人手和纸张交易的程序标准化、精简化和自动化,重新界定强积金的生态系统。

 

构建平台的工作正按计划推进,政府最近已将积金易平台第二阶段修订条例草案刊宪,并且已将条例草案呈交立法会。修例旨在便利进一步推展与实施积金易平台,包括为积金易平台作为强积金计划行政工作程序的统一平台提供法律依据;界定政府、积金局、积金易平台有限公司和强积金受托人各自的角色、职能、权力和责任;订立「直接转移」以减省成本的规定,以直接惠及计划成员,及为精简後的工作流程作技术性修订。

 

当平台全面启用後,精简相关工作流程,运作效率会显著改善,从而减省成本,创造更大减费空间,变相提升基金回报;打工仔与雇主都受惠,如节省大量处理强积金的时间,受托人的监管负担也将减少。

 

如政府提交立法会的文件指出,积金易平台运作十年後,累计节省成本总额将可达$300亿至$400亿,这还未包括业界受惠提升运作效率及减轻行政与规管的效益。

 

平台将来也可协助执行政府政策,如协助落实取消对冲安排,及为低收入雇员代供强积金等。

 

退休制度需多支柱建立

 

近日有一份有关香港中等收入人士退休准备的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自己退休准备不足,有传媒引述该报告指,临近退休的中等收入打工仔,担心单靠强积金未足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准。

 

我很明白这类打工仔的心情,然而也想让大家了解强积金制度的理念。强积金制度是采用世界银行提倡的多根支柱退休保障框架的其中一根支柱,即是强制在职人士和雇主参与、由私营机构管理及具备足额资金的强制性供款制度,目的是为工作人口提供基本退休保障。

 

目前香港已有逾八成半就业人口享有强积金或其他退休计划保障,可是制度并不能成为他们唯一的退休保障,它须与其他支柱相辅相成,互相补足,才能更全面保障退休生活需要。

 

在强积金的充足程度方面,我们鼓励打工仔注意以下三点,包括(1)积极管理自己的强积金;(2)懂得运用平均成本法,以发挥长时间滚存增值的效力,以争取更多回报,以及(3)在强制性供款以外,进一步作自愿性供款,以充实自己的退休储蓄。可扣税自愿性供款自2019年推出以来,广受打工仔欢迎。於2021年第一季,可扣税自愿性供款较2020年第一季同比增长28%。在2020-21年度,可扣税自愿性供款共$22.14亿,较对上一个年度增加$5.08亿,增幅达30%,可见愈来愈多打工仔认同这理念,藉此壮大退休资产,为退休生活增加额外保障。

 

保障计划成员权益及构建积金易平台,是我出任主席的主要工作目标。我鼓励大家好好透过强积金制度,及早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多管齐下,充实自己的退休储备,让自己退休无忧。

 

积金局主席 

刘麦嘉轩